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股票配资比例,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放大收益:**通过借用资金,投资者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股票交易,从而放大收益。
证券时报记者胡飞军
上市公司、证券公司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证券时报记者昨日获悉,近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下发标注“特急”文件,详细介绍关于使用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开立专用证券账户的开户申请和开户审核事宜。
中国结算表示,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专门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
据悉,21家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至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已经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东方财富证券等向上市公司客户群体和其股东发布回购增持贷业务指引,展示自身平台优势,积极抢夺客户。
详解开设专户事宜
回购增持贷款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地。近日,中国结算向包括券商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下发《关于使用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开立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细介绍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开户事宜,旨在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首先,在开户申请方面,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开立专用证券账户,应在回购增持公告发布后,参照中国结算《证券账户业务指南》《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准备必要的开户申请材料。在提交申请时,需在证券账户开立申请表中特别注明“本公司/本人承诺该专用证券账户仅用于使用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根据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地的不同,通过证券公司或直接向对应的中国结算京、沪、深分公司提交开户申请。
其次,开户审核方面,证券公司收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提交的开户申请材料后,应查阅回购增持公告,审核确认相关申请材料合格,通过证券账户在线业务平台通用模块,向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地对应的中国结算分公司提交开户申请。证券公司应做好开户申请材料保管等工作。中国结算各分公司收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通过证券公司或直接提交的开户申请并审核通过后,为其开立专用证券账户。
此外,中国结算还表示,通知未尽事项,适用中国结算证券账户管理相关业务规则和指南。
券商火速备战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积极行动的除了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中的券商也在努力向客户“秀肌肉”展示平台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以及东方财富证券等,发布回购增持贷业务指引宣传,吸引上市公司及股东客户群体。
近日,头部券商国泰君安发布《“回购增持贷”来了,国泰君安助您资本市场稳健前行》宣传资料称,截至2024年三季度,国泰君安已经成功助力64家上市公司实现回购计划,综合交易服务累计签约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综合交易服务覆盖品种:沪深京股票、可转债等业务。
国泰君安还表示,针对回购、增持业务的各个环节,面向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覆盖全流程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科技见长的东方财富证券也发布《增持回购再贷款创设,东方财富证券助力上市公司、股东回购增持》推文,展示自身平台优势,表示该券商围绕上市公司客群,设立专业服务团队,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提供方案设计、智能交易执行和股份用途规划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保驾护航。
业务迅速落地
据了解,在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鼓励之下,A股上市公司今年内新发布的回购计划已超过去两年总和,创近年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9月底以来,为了继续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股东增持,提振市场信心,监管部门再次添了一把火,且落地速度之快超出外界预期,这或是中国结算下发“特急”文件,火速匹配专用证券账户跟进的背景。
9月24日,央行宣布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其中提及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介绍,明确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10月20日晚间,首批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正式出炉,包括中国石化、阳光电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远海控、中远海发、中远海能、中远海特、广电计量、迈为股份、兆易创新、威迈斯、嘉化能源、福赛科技、山鹰国际、通裕重工、中国外运、东芯股份、力诺特玻、玲珑轮胎,合计涉及的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文章作者:胡飞军
原标题:中国结算“特急”发文助力回购增持贷多家券商加入抢客大战股票配资比例
]article_adlist-->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网观点